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下,如何高效利用废物资源并生产高价值化学品成为研究热点。近日,武汉大学肖湘衡教授研究团队在《ACS Nano》上发表了一项成果——他们设计的CuNi合金催化剂系统,能将硝酸盐废水和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氨和甲酸。该方法不仅有效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,还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,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
传统工艺的痛点与新方案的诞生
传统的电解水制氢技术面临着高成本、低效率的困境,而工业上合成氨的Haber-Bosch工艺更是消耗大量能源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。与此同时,含硝酸盐的废水污染环境,海量的生物质资源也未被充分利用。研究团队另辟蹊径,设计了一套集成硝酸根还原反应(NO3RR)和生物质氧化反应的共电解系统。这套系统以CuNi合金作为阴阳两极的催化剂,实现了“变废为宝”的华丽转身。
CuNi合金催化剂:阴阳两极的“全能选手”
在阴极,CuNi合金展现出卓越的硝酸根还原性能。在0 V vs RHE时,氨的产率达到2.87 mmol h–1 cm–2 (8.44 mmol h–1 mgcat–1),在–0.2 V vs. RHE 时,法拉第效率(FE)高达95.33%,电流密度为–136 mA cm–2。机理研究表明Cu中心能快速将NO3–转化为NO2–,而Ni位点则促进水的解离,生成*H物种,进而通过逐步质子转移过程,为中间产物的脱氧与加氢反应提供必要的支持。这种双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氨的合成效率。
在阳极,CuNi合金同样表现出色。它能高效催化C2~C6生物质衍生物(乙二醇、甘油、赤藓糖醇、木糖和山梨糖醇)的氧化升级,生成甲酸的FE超过90%,且具有超过24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。原位拉曼实验表明,Cu显著提高了CuNi催化剂上NiIII―O活性物种的动态转化效率,这正是其高效催化生物质氧化的关键原因。
集成系统:高效稳定,优势显著
将阴极的硝酸根还原反应和阳极的甘油氧化反应集成后,系统展现出高效且稳定的电合成性能,运行时间超过120小时。氨的产率约为3.9 mmol h–1 cm–2(11.47 mmol h–1 mgcat–1),甲酸的产率约为38.3 mmol h–1 cm–2(112.65 mmol h–1 mgcat–)。与传统的水电解系统相比,这个集成系统优势明显,大大降低了能耗。此外,该系统能够同时处理两种废弃物,并联产两种高附加值化学品,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。
图1. 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反应||甘油氧化反应集成系统
深远意义与应用前景
这项研究为电催化精炼废原料生产大宗商品化学品提供了新思路。氨是重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,而甲酸则作为一种优异的氢能源载体,在市场上均具有广阔的需求前景。该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也为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,240小时以上的阳极稳定性和120小时以上的集成系统稳定性,证明了其工业化应用的潜力。未来,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,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的废水和生物质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,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循环经济模式贡献重要力量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nano.5c05973
(通讯员:李雨禅)